百姓烦心事,家门口解忧。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困扰基层发展的瓶颈问题,沈阳法院各人民法庭充分发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抓前端、治未病”,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力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全村的林地承包费收齐了”
“田庭长在吗?我们村给法庭送锦旗来了!”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康平县某村党支部书记老韩领着七八位村民来到张强法庭,刚一进法庭院内便兴奋地嚷着。
正在电脑前写判决的田芝涛庭长马上笑着迎了出去。只见锦旗上绣着“倾力维护集体利益 用心守护一方安宁”金色大字。韩书记握住田芝涛的手说:“老刘家的承包费交了,这下村里的工作就好干了!”
前些时候,张强镇按照市县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该村集体土地承包费拖欠问题就在此次整治范围之内。这个村曾是全镇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不少棘手问题亟需解决。
16年前,该村村委会与村民签订了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合同,约定每五年一缴费,但村民们普遍抱着观望态度,拖延缴纳承包费,几经村委会催要均无效果。
这个“老大难”问题愁坏了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老韩。“涉及林地面积较大,村集体利益严重受损,俺们实在没招了,只好把这些拖欠承包费的农户起诉到法庭。”
“涉及这么多农户,如果直接开庭审理,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可能引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更大的矛盾。”想到这,田芝涛决定先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再做决定。
接下来,田芝涛为不打搅村民农忙,每天利用午休时间进村入户,一边走访一边向村民释法明理。
“田庭长,为这事儿你还特意到家来一趟,怪不好意思的,你放心,我家马上交。”随着田芝涛入村次数的增多,村民们的观望心理和抵触情绪逐渐被打消。可是,还有以刘老汉为代表的少数农户调解不下来。
于是,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刘老汉拖欠承包费一案。刘老汉年逾古稀,其女婿艾某代为出庭应诉。庭上,艾某道出了委屈,“我家的林权证一直没办下来,你们说,这钱我咋交?”
听得出,艾某的话里明显带着怨气。
“你先别急,听我给你讲讲……”田芝涛在法庭上一边耐心向艾某说明缴纳承包费的义务,一边向他介绍网上查阅的林权证办理流程。
田芝涛的话句句说在点儿上,被告席上的艾某也不再像起初那样“理直气壮”,“哦,那这事儿怨我。”
经过一个多小时庭审,艾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在庭后第一时间到村委会缴纳了承包费。至此,村委会承包费系列案全部解决,挽回集体损失30余万元。
“这些矛盾解决了,村子里也有了新气象,我们打算把这笔钱投入到村里发展上,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老韩兴奋地说。
结案后,田芝涛谈起对此案的感受,他认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增强“抓前端、治未病”的行动自觉,让更多的纠纷得到稳妥解决,以更有力、更温暖、更精准的司法服务,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用司法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清了旧账,也清了我的心病”
11月初的一天,村民赵大爷握着泛黄的借款凭据走进法库县人民法院大孤家子人民法庭,“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还能不能把钱要回来。”
原来,赵大爷早年间把钱借给了当地村委会,后村委会陆续还了一部分,到现在还剩下将近四万块钱没还清。
接待赵大爷的是调解员郎丽红、包秀梅。
两位调解员认真分析案情后,当即联系了村委会。村委会负责人表示,改制之后,欠款统一记到了村合作社账上,这笔欠款应由村合作社负责,并表态,“我们村委会一定积极配合。”
两位调解员将案件进展情况向庭长刘永强作了汇报。
于是,刘永强根据村委会提供的联系方式,打通了村合作社负责人的电话,对方称,“近几年我们资金周转困难,所以没能按时还款……”
此后,刘永强多次与双方当面或电话沟通,赵大爷终于对村合作社的困难表示理解,村合作社也愿意履行还款义务,双方就还款计划达成一致意见。
这份积压在村民心里多年的旧账,终于有了说法。“旧账清了,我的心病也清了……”赵大爷激动地说。
看着双方签字后握手,刘永强笑了,他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就是要将百姓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处理,才能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