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劳动关系,事关劳动者权益维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沈阳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依法平等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法治的阳光温暖劳动者心田,照亮企业发展道路,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岁末之际,沈阳法院以“如我在诉”意识,依法妥善审理多起欠薪案,及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安“薪”过年。
一纸判决解“薪”愁
近日,皇姑区法院高效审理一起拖欠劳动者薪资纠纷,为农民工解“薪”愁。
原告李某,一名普通的油漆工,在被告王某承揽的装修项目中付出了辛勤劳动,却未能如期拿到应得的4万元工资款,因而将其诉至法院。
原来,李某提供劳务服务后,王某作为沈阳某装修公司项目经理,代表该公司与其进行劳务费用结算时,以个人名义出具了欠条,并注明“欠款人”为王某本人。然而,王某没有按时支付这笔费用,而是要求李某自行向装修公司追讨。面对被告的推诿扯皮,皇姑区法院秉持正义,细致审理,最终依法作出判决,为李某讨回了公道,彰显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坚决维护。
劳动维权“触手可及”
“多亏了法院的高科技,一下就给咱解决了大难题,要不咱这外地的来回跑,时间、精力都得搭进去不老少。”
日前,在法库县法院,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远程调解。孙某、王某、张某等8名农民工因某牧业有限公司拖欠劳动报酬而诉至法院。
面对4名当事人身处外地的实际情况,法库县法院利用“智慧庭审平台”进行远程视频调解,让双方当事人在线上“见”了面。经过释法说理,被告承诺在约定期限内归还欠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智慧化、便捷化的司法服务,高效地回应了劳动者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平等保护促和解
日前,沈北新区法院清水台法庭通过“现场指导+司法确认”的模式,圆满化解了一起劳动纠纷。
2024年底,雇主姜某某因资金困难一直未能支付劳务人员白某等人工资。多次讨要无果后,白某等人主张维权。经有关部门调解并签订调解协议后,双方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法官在审查调解协议过程中发现调解协议不够规范,在后续履行中可能产生问题。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法官前往相关部门,向双方当事人介绍了申请司法确认的程序及所需材料,并指导双方进一步完善并重新签订调解协议,以确保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及可执行性。法官再次审查后出具民事裁定书并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督促姜某某及时履行给付义务。
纠纷圆满解决后,法官向相关部门提供了农民工维权案件调解协议书标准化模板,通过规范调解文书,确保后续案件调解顺利进行。
劳动者的辛勤耕耘与汗水浇灌,构成了推动时代进步的不竭源泉;企业通过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与稳健的发展平台,成为了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石。沈阳法院将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以法治的方式守护民生福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