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中自有颜如玉
腹有诗书气自华
全市政法系统“书香政法”活动开展以来,沈阳政法干警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履职感受和阅读感悟,与大家交流他们的读书心得。
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滋养政法队伍、锤炼干警风骨,营造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更好的展示政法铁军形象。
和平区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 刁 恕
筑梦新时代,理想正当燃,“理想照耀中国”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感召着新一代青年人,接好“理想”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走好下一个奋斗新征程。
和平区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刁恕,推荐书目《理想照耀中国》
“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们是青年。”我一直坚信,这句话是有着鼓舞人心力量的。就像春天,永远带着它的生命力,带着希望,带着甜蜜,朝着大地拥抱而来,让一切生命似乎照常进行。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愿大家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立足基层,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沈阳市人民法院机关团委书记 陈 喆
理想、信念是指路的明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烈火中得到淬炼和永生。从感情上讲,困难是任何人都不想经历的,但很多时候人是无法选择的,历史的境况、现实的困扰都不是个人所能选择的。
在书中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的艰难历程就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二万五千里大长征、张国焘之流的背叛,党的自身的不成熟,外部帝国主义的欺压,共产国际的不认可和遥控指挥,整个历程都是个充满苦难,每一件都足以令一个人、甚至一个党灭亡。但困难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大熔炉从来只萃取真金,能否成为真金关键在于选择,困难面前贪生怕死者有之,求富贵而变节者有之,同样认准真理一条道走到底者也有之,我们的党有无数的历尽炼狱式考验而依然豁达乐观、勇往无前无数真金组成,这种考验没有理想信念是绝不可能成功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也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经历了无数次凤凰涅槃,也在于她让我们中华民族再次真正尝到了理想信念的滋味,带领我们的民族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正是这种理想信念才吸引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共赴国难,公而忘私,无惧无畏。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沈阳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一级检察官助理 颜子清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闲书,是“80后”作家宁家宇写的《奉天之路》。这本书通过详实的考证还原了我们沈阳100条街道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书中提到,1906年,清政府按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在奉天向西方列强开埠通商,开埠通商的区域称为“奉天商埠地”。奉天商埠地的正界北至我们市检察院所在的市府大路,南至今天的十一纬路,西及我们刚才提到的和平大街,东界呢大致是我们今天的青年大街。当时的奉天商埠地有过短暂的繁荣,曾经一度各国商贾云集,其繁盛不亚于上海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时至今日,还留存了许多历史性建筑。
沈河区人民检察院 一级科员 杜苒
《青春之歌》是一本带着一定自传色彩的书。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我无法详尽地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多少青年人在革命的浪潮中毅然离家,参加革命。但是,致敬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辜负他们所演绎的青春之歌!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救亡图存;在今日,民族复兴的使命已然在肩。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党的期望、人民的信任和时代的重托,而作为青年干警,必将乘风破浪,不负韶华时光。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郝梦思
读巴金先生《做一个战士》有感。就像茨威格说的,“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勇气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从最初的选择,到如今的坚守,我自问初心未改。作为一名一线办案法官,我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从公平公正处理每一起案件做起、从细心服务化解群众急难做起、从助力企业发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做起,点点滴滴、孜孜不倦。尽我所能,做沈城百姓的守护者,做沈阳振兴发展的生力军。不改初心和信仰,用实践行动践行理想,为忠爱的审判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沈阳市司法局机关党委 潘麓西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每读浩瀚历史,深感自身渺小。学习历史,知古鉴今,我们可以用辩证的思维,清醒地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主要讲述了1344年到1644年三百年间发生在明朝的事。作者以史料为基础,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朝代的跌宕起伏。透过文字,传递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刚强、善良、忠诚和气节是永远沉淀在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财富。
浑南区人民检察院 隋亚晶
读《检察再出发》有感。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检察新人,怀着严肃和学习的态度翻开《检察再出发》,遇见了力透书页的拳拳赤子心和不变的初心。一页页看下去,会发现非法学专业并不影响你我对于它的理解。作者先是运用历史观告诉我们,从过去到现在,检察制度凡二百年,风云变幻,浩荡已成世界大势;中国检察上百年,跌宕起伏,但终因法治而博兴;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检察改革数十载,只有进行法治的供给侧改革,以用户为导向打造拳头型检察产品才是出路。作者进而又用发展观告诉我们,从当下到未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顺历史之势而为,应人民需要而动,可以找回检察“真我”,提出了“改革如羁旅,何处是归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身在何方?”“我们向何处去”等振聋发聩的问题,最终发出了“让我们再出发”的呐喊。
读《雷锋在沈阳》有感。沈阳是雷锋活动的中心,雷锋在沈阳留下了诸多足迹。“雷锋参军写的第一篇日记、第一次报告、参加的团代会、做过的家喻户晓好事及其入党、立功等重要事项都与沈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宣传雷锋的第一篇报道、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庆祝大会、命名雷锋班大会等都是在沈阳发生的。雷锋精神是在辽沈大地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是辽沈儿女的精神命脉,是沈阳城市精神内核的重要标识。雷锋精神是一个可以不分年纪、不论背景、无关身份,让全市人民都可以学习的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把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就要一以贯之,将雷锋精神固化在思想中,植根于内心处,融入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雷锋精神是沈阳城市软实力的“根”和“魂”,是沈阳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沈阳卓然屹立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价值支撑和坚实根基。
浑南区司法局 工作人员 李天硕
读《西窗法雨》有感。人们总觉得法律晦涩难懂、抽象生涩,但《西窗法雨》却以亲切家常的手法讨论着西方法律文化,表面上作者刘星实在谈西方文化,却时时启蒙读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调动读者思维、思考中国问题。作者刘星教授运用一个个常年所积累的法学故事,辅以幽默而又不失风趣的语言,将他对西方法学的看法观点,一一勾勒出来。这其中所映射出的中国法治问题,则皆在于勾勒的天地山水之中的,一笔一墨了。《西窗法雨》短小但精悍,但希望大家随绵绵法雨,育崇法尚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