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综治中心建设】“联”与“专”协同化解 “防”与“治”双向互动

来源:辽宁政法微信公众号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5-04-07 15:34


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以来,沈阳市三级综治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数字赋能,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形成“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治理新格局。




01

“部门联调”破梗阻  “一站服务”解民忧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综治中心可帮了我大忙!”康平县胜利街道居民王女士由衷感叹。原来,她家因楼上房屋漏水遭受财产损失,而原房主在拖延赔偿期间已将房屋出售。当王女士向新房主索赔时,对方以“损失应找原房主”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接到诉求后,康平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响应机制,24小时内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司法所工作人员厘清法律责任,民警维持调解秩序,法院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社区书记搭建沟通桥梁。调解过程中,团队采取“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社区书记居中调和缓解对立情绪,法律专家详细解读法律规定。

经多方协调,最终达成圆满解决方案:新房主先行垫付王女士的维修费用,综治中心同时协助新房主通过法律途径向原房主和中介公司追偿。这一结果既保障了王女士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新房主的正当利益,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揽子”化解。

沈阳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沈阳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下,全市县区级综治中心建立“常驻+轮驻+随驻”协同工作机制:政法、信访、司法等部门常驻办公,相关职能部门按需轮驻,专业力量随时响应。通过整合20余个部门资源,打造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矛盾纠纷“全科门诊”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多元化解”。

截至目前,沈阳13个县(市)区、179个街道(乡镇)三级综治中心均已实现实体化运行,累计调处矛盾纠纷56731件,化解56660件,化解率99.8%。

02

“数据跑腿”治未病  风险隐患早预警


2024年8月29日清晨,沈阳市皇姑区金山北路某建筑工地前聚集了十余名讨要赔偿的农民工。经调查,因建设单位单方面变更规划,施工方被迫搬迁设备,导致农民工产生交通、食宿等额外支出共计3万余元。由于涉及人数较多、双方沟通僵持,矛盾呈现激化态势。

现场执勤民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5G图传系统将实时画面同步至皇姑区综治中心指挥大厅。综治中心立即组建由法官、民警、劳动监察员和社区干部组成的调解团队,分头约谈农民工代表、施工方及建设单位负责人。

“我们采取‘背对背’疏导与‘面对面’协商相结合的方式,先稳定情绪再解决问题。”参与调解的法官介绍。调解团队厘清争议焦点后,向三方释法说理,最终促成三方达成协议,由施工方一次性支付农民工经济补偿金。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一成效的取得,主要依托沈阳创新设立的“数字沈阳”平台,该平台实现公安110警情数据、12345热线、网格巡查信息互联互通,实时生成风险热力图,精准定位治安盲区和突出风险隐患。

“同时,我们还创新开发了‘一键扩群’功能,遇突发案(事)件可快速联动多部门线上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远程调解系统还支持跨区域联调,真正做到高效化解跨区纠纷。”沈阳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闭环管理平台可对矛盾纠纷全流程线上留痕,超期任务自动预警,通过100%回访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03

“治理根系”扎得深  家长里短有人管


沈阳市大东区综治中心建立“司法确认+跟踪回访+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为辖区居民提供从法律援助到生活保障的全链条帮扶。尿毒症患者王先生就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通过司法程序成功争取到子女支付的赡养费,同时民政部门为其落实医疗救助,社区志愿者还提供日常照护。“多亏了综治中心特意为我组织召开的‘家庭会议’,让我能老有所依了!”王先生眼含热泪地说。

苏家屯区综治中心构建的“法理情融合”服务体系成效明显,其法治化调处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重要价值。群众意见簿上“从法律咨询到心理疏导,没想到中心服务考虑得这么周全”的留言,正是对这一服务体系的最佳印证。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创安”,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带来的治理蝶变和生动实践,就是“平安沈阳、法治沈阳”的生动注脚。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