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教育整顿·岗位之星】(九十)风雨数十载,无悔从警路

来源:沈阳政法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10-19 09:25

  郑永恩,男,1965年5月17日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东街派出所社区民警。

  获得荣誉

  →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4次

  →荣获沈阳市公安局优秀社区民警称号

  →荣获2020年沈阳市公安局“最美警察”提名奖


  老郑,名叫郑永恩,是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东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1988年从警校毕业他便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三十年春华秋实,三十载岁月如歌,在平凡的公安岗位上,他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岁月虽然改变了他的容貌,却改变不了入警时许下的誓言。

  社情民情无小事,扎根基层社区二十载

  老郑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扎根社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大家眼里,老郑不仅是一名人民警察,更像是大家庭里的“家长”,无论谁家有点大事小情,最先想到的就是民警老郑,而老郑也是随叫随到。

  去年冬天,老郑的管片内新开了一家烤串店,小店是一对来自外省的夫妻开的,因其口味正宗,生意非常火爆。夫妻俩在本地没有亲戚,生意忙起来无暇照顾三岁大的孩子。一天夜里,即将入睡的老郑突然接到店主夫妻打来的电话,丈夫带着哭腔用不是那么标准的普通话着急地说:“郑叔,快帮帮我,我的孩子不见了!”老郑一边安慰他的情绪一边紧忙穿上衣服赶到烤串店里。在了解事情经过后,老郑组织派出所警力,在辖区范围内开始寻找。凌晨1点左右,老郑在商业街附近的一个胡同里听见有小孩的哭泣声,他赶忙走上前去查看,发现正是走失的男孩,他知道男孩不太能听懂普通话,便用自己平日里学习的简单方言告诉男孩自己是来把他送回家的警察。夫妻二人见到安然无恙的儿子平安回来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深深地向老郑鞠了一躬,并感谢道:“谢谢人民的好警察!”

  老郑就是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间地点,只要辖区群众有困难,他都是随叫随到。老郑常说:“社区民警不好干,但也不难干,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同样把你当亲人,当我的亲人遇到困难,我都会尽力去做,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

  两代警察,大爱无疆

  老郑虽然在面对群众的时候总是面带笑容,但他的心里其实很苦,在他的心灵深处藏着许多的无奈和惋惜。2019年1月17日,老郑同样是警察的儿子郑柏松执行公务时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严重车祸,当老郑接到儿子发生意外的电话后马上起身准备前往医院时,辖区内的一户居民老郭大哥打来了求助电话:“孩子因感情问题要跳楼自杀,求求你再劝劝孩子……” 一边是生死未卜的儿子,一边是命悬一线的小郭,此时的老郑犯了难。无奈之下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得知儿子已经被推进手术室后他毅然决然决地去救助想要轻生的小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站到楼顶边缘的小郭下来了,看见小郭安全的被父母带回家,老郑才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开着车奔向医院。

  当老郑抵达医院时,却传来了儿子双小腿被截肢的噩耗。在监护室的五天恐怕是老郑这一生度过最漫长的时光。儿子转入普通病房后,老郑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却也不得不“丢下”儿子,回到工作岗位上,其实老郑心中是对儿子满怀愧疚的,作为父亲的他应该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但他知道自己肩上还有更沉的担子,他不能撇下两个社区的百姓不管。

  预防青少年犯罪,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其实,老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校外法制辅导员。多年来,老郑始终坚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而每学期的第一堂课,老郑都会准时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身边的故事,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学法、用法、懂法的能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郑老师”。现如今,老郑兼职校外法制辅导员已是第6个年头,累计开展校外法制辅导近千余课时。老郑常说:“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我们不仅要做成年人的‘守护者’,更要做好青少年的‘引路人’”。

  后  记

  三十年从青丝到白发,变的是城市的新貌,不变的是老郑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和很多社区民警一样,每天在辖区里穿梭忙碌,忙的都是老百姓的身边事儿;说他不平凡,扎根社区二十余载,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就是这样的人,数年如一日,当奉献成为习惯,便是永恒。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