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裕加,男,198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沈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控犬大队大队长。
获得荣誉
→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荣获沈阳市公安局“青春模范人物”,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个人嘉奖3次
路裕加负责全市范围内的犬类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十分辛苦,一年到头没有节假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不说,“不被理解”更是家常便饭。但凭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他把这些困难和委屈都转化为加倍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路裕加的带领下,控犬大队2020年的工作业绩创出历史新高,摸排登记犬只119248条,新增办理犬证29806个,办证数量超过前5年总和,实现新增摸排犬只办证率100%的工作目标;收缴弃养犬、流浪犬6731余条;全市共整治不牵绳遛犬行为27275起,整治公共场所遛犬行为11061起,为我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路裕加也被评为“沈阳创城之星”。
打开心结解心病
要想做好犬类管理工作,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时间表和生物钟调整到群众遛犬的高峰时段。所以,他这些年经常早上4点多出发、晚上10点以后下班已经成为常态。他常说,只要能把工作干好、能让群众满意,苦、累、难都不在话下,苦点累点也值了。
于洪区兴凯湖街有个老大娘,总是带着十几二十几条流浪犬在街边来回转悠,这些狗还经常咬人,周边居民和街边店铺业主们苦不堪言。这三四年间,控犬大队已经多次劝解并依法清理,但没过多久,这名老大娘总是又“聚集”一批流浪犬,继续“招摇过市”。路裕加了解情况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决不能让老百姓的心里反复“添堵”。他通过深入走访了解,深深感到要想去掉这块老百姓的“心病”,还得先解开老大娘的“心结”。于是,他一边耐心地做老大娘心理工作,讲明道理,赢得理解;一方面,积极联合街道、社区共同发力,联系宠物救助站接收这些流浪犬。看到这些流浪犬有了去处,老大娘的心结也就打开了,并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周边居民带来的麻烦,表示以后不再领养聚集流浪犬了。就这样,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突击整治流浪犬
像这样收养多条流浪犬造成扰民的事例很多,路裕加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一事一策的举措,耐心细致地逐个解决。但对于街边成群出现、无人收养的流浪犬,管理起来难度更大。在沈河区先农坛社区,经常有七八条流浪犬结伴流窜,叫声不绝,过路群众又惊又怕。路裕加去了好多次,但这些流浪犬就像和他们“躲猫猫”一样,总是不能“正面交锋”。后来,路裕加干脆就连续几天几夜蹲守在这,好不容易一路跟踪,把流浪犬的栖身之处锁定在一处废弃厂房,但转眼间流浪犬又钻到台阶下的空隙里不出来。没办法,路裕加只能带领队员们继续蹲守,几经较量之后,最后终于成功“收网”,将这些流浪犬全部捕获并送到宠物救助站,社区群众高兴地说“多亏了小路警官呀,我们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地出门了。”
多措并举提效能
路裕加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到,要想把全市控犬工作做好,除了控犬大队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形成管控合力,推动全市控犬工作效能整体提升。
为此,路裕加组织编写了《沈阳市不文明养犬问题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分解手册》,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化”责任体系;积极发动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会组织,组织开展文明养犬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研发了沈阳市犬类数字化管理平台,在重点区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科学规划宠物活动区并设置宠物拾便箱;积极组织各相关分局、基层派出所,与街道、社区密切配合,对全市养犬情况开展“滚动式”摸底排查,并深入公园广场、街头小巷,及时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广泛宣传文明养犬知识。
后记
犬类管理工作中,路裕加面对的不单单是苦和累,还经常遇到“爱犬人士”的不理解和被犬咬伤的危险。有时候,一些“爱犬人士”看到他们清理流浪犬,经常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闹,还打电话投诉;面对凶猛的大型犬,还得时时警惕被咬伤的危险。经常是忙活一天下来,带着一身难闻的味道回家。面对这些委屈和困难,质朴的路裕加却显得很坦然,他常说“投身公安事业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初心和梦想,这点委屈和困难真的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