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枫桥经验”在沈阳】村村有“助理” 处处有“枫警”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10-16 14:30

身份证过期,打个电话给村里的警务助理可代领;发现户主身份信息有误,发个微信给村警务助理即可预约服务;驾驶证丢失,给村警务助理打个电话,可预约交警处理……

为了破解基层治理工作难题,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区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以推进平安建设为主线,在年初创新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三员融合”长效机制,该模式与“三零”工作室充分整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新路。

如今,半年的时间已过,辽中区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尤其在农村地区前端警务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确保了警务服务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警民“零距离”的温馨画面,让辽中区村村有“助理”、处处有“枫警”。


创新工作机制



构建规范统一运行体系

“农村交通事故致死率最高的就是电动车事故,不戴头盔致死率高达90%。”不久前,市公安局辽中分局杨士岗派出所“亲邻警务站”民警曹天隆在杨士岗镇前邢村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上派发宣传单,同时为村民们送上免费头盔。

“辽中区是全市农村面积最大的城区,全局已建成60个警务站,让警务站下沉社区、农村,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辽中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博说。

辽中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通过创新实施“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有效构建起规范统一的运行体系。这一机制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已招录187名警务助理,为辽中区的治安防控和社区服务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警务助理中,党员占比达到了54%。为了规范管理,辽中区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辽中区一村一警务助理职责清单》等文件清晰界定了警务助理的工作职责。

今年4月,辽中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一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专项行动中,警务助理们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持。

发挥先天优势



打造前端处置防范体系

茨榆坨街道小莲花村警务助理王进安在排查中了解到村民赵老太中年丧夫,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因婆媳间积怨爆发,赵老太被儿媳赶出了家门,只能借居空房暂住。得知此况,王进安主动四进家门融冰暖心。“我们平时吃住在村里,行走在田间地头,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提供先决条件。”王进安说。

“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这是辽中区依托“三零”创建要求,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发挥警务助理先天优势的一个体现。
上半年,辽中区排查矛盾纠纷信息1068条,各派出所组织警务助理全部跟进直至化解,有效防范全区“民转刑、刑转案”事件发生。
茨榆坨街道大莲花村还创建全市首个以女民警命名的驻村警务室“思彤小站”,驻村民警带领警务助理周晓峰深入辖区,推出“上门办证”“错时服务”“送证上门”“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便民举措,辐射周边三村千户万人,叫响“办事不用去大厅,咱们村里有小站”的口号,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今年7、8月份,辽中地区因强降雨导致抗洪防汛形势严峻,“一村一警务助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迅速投入到防汛一线。帮助排查本村隐患区域,在积水路段设置警示标识,提前通知村民做好防范,协助政府转移被困群众,成为防汛工作中的坚实力量。

融合前沿科技



支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秋收时节,在辽中区农村耕地地垄沟旁,经常可见杂草垒垛、玉米秆成堆。
田埂上驶来一辆警灯闪烁的电动车:“风大要注意防火啊!”各村身着藏蓝制服的警务助理循着田间小道,挨家挨户提醒。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建设,既是夯实基层基础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辽中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健的协调指挥下,各派出所主动对接属地,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已为全区17个镇(街)、186个行政村的警务助理全部配备了带有公安警务助理标识的电动车,通过硬件提档升级支撑案(事)件快速反应、社会面常态巡逻。

同时,辽中区还在茨榆坨派出所率先启动“5G动态可视化处警”试点工程,为18名警务助理配备了5G执法记录仪,将现场音频、视频上传到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的大屏幕,派出所当日指挥长通过全流程实时视频通话一键对讲功能,对警务助理开展先期处置流程在线指导监督,发挥警务助理的“前端”优势。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