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书香政法】体悟乡土文化 厚植乡土情怀 —— 读《乡土中国》有感

来源:沈阳铁西检察微信公众号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3-09-19 17:28
本期分享人



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检察院 刘玲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的社会结构、道德体系、礼法、乡村权力的分配、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共有14篇。各篇之间相互联系递进,费孝通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当时中国基层社会进行了分析与概述,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与观点。


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先生开篇就提纲挈领点出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是具有很大的乡土性的。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说乡下人很土,但是在后文中却是表达的乡下人土的可爱、土的天真。这本书就是从乡土特色、文字、私德、礼治秩序、血缘等多个角度对传统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书中细致描写了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传统以及其对社会和人的反作用。书中所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中国基层的传统社会,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里的一种特殊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费先生以“水波纹”来比喻这样的格局,“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就越推越薄,这样就形成了差序。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德就在这样私人联系的格局下发生着意义。乡土中国之中的差序格局,以及差序格局下的私人道德,是中国社会的文化特色。
归根到底,本书的核心是研究“中国最基层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相比于费先生撰写《乡土中国》那个时代里的乡村凋敝和秩序瓦解,今天的乡村显然面对着一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美好召唤和期盼。人们更为渴望的是中国乡村振兴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实现。无论城市化进程如何加快,传统乡土社会的一些精神内核始终被我们所保留,沿袭千年的优良品质并不会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消弭。








时光如白驹过隙,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刻骨铭心。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中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至今仍引领后人,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