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书香政法】书香与梦想齐飞 读书与人生相伴——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来源:沈阳政法微信公众号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3-09-25 20:10

《本期分享人》

沈阳市公安局 孙可阳


分享感悟

此书作者从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等12个方面来写,劝诫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我阅读后收获颇多,此书话语虽然平易近人,似多年挚友娓娓道来,却处处给人惊喜,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本书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著有《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等。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高造诣的美学大师,与王国维、蔡元培、宗白华三位先生并称为“四大美学家”。

朱光潜1897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在教授私塾的父亲影响下,少年时期的他饱读诗书。成年后,朱光潜先生考取官费留学,去往欧洲求学八年,获得了英国文学硕士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朱光潜先生曾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1986年在北京逝世。在留学英法的八年里,由于官费经常不发,先生的生活十分拮据,只能边听课、边阅读、边写作,靠稿费维持生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是朱光潜先生在这期间发表于杂志上的文章合集。在这本书中,先生以亲切、平等的对话方式,与当时的青年学生讨论读书与作文、爱情与道德等话题。他用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历为青年学生指点迷津,文章毫无说教之气,深受青年学生欢迎。

我着重与大家交流分享书中第一篇《谈读书》的有关内容。在这封信中,先生与青年讨论,为什么要读书,应该读什么书,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书。谈到读书的时间,书中说到:“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由此可见,读书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谈到为什么读书,书中说到:“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能够在阅读中寻出一种兴趣,坚守初心的定力就会更强大。谈到读书的方法,书中提及了两点: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一遍快读,着眼全篇大旨,二遍慢读,认真揣摩衡量。第二,读一本书,离不开笔记。记好纲要可以帮助记忆,记下见解可以刺激思考。时隔百年,先生的观点丝毫不显陈旧,对我们当代青年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共同品味朱光潜先生关于读书的建议,能够获得更多启示。


作为党员民警,开展政治理论个人自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首要在“读”。只有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学”、反反复复地“品”,才是最直接、最管用的学习“方法论”。

我们要通过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坚持“好读书”“读好书”,共同收获“读书好”。只有思想上清醒、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方能自觉。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新时代新征程沈阳公安跨越式发展、为省市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