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沈阳隆迪粮食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隆迪公司”)的资产连同营业事务一并成功拍卖,经过激烈角逐,买受人沈阳欣隆迪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隆迪公司”)竞拍成功,成为“隆迪”品牌的新主人。
成功拍卖后,司法服务不停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职工安置情况怎样、相关手续是否办结……带着这些问题,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的法官们,与“老隆迪公司”管理人、债权人代表、职工代表、“欣隆迪公司”相关人士共商良策,对“欣隆迪公司”接管“隆迪”品牌及主营业务后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座谈,走访并实地查看了玉米裹粉全自动化生产车间。
“欣隆迪公司”自接管“老隆迪公司”的营业资产后,迅速组织和恢复生产经营,续聘“老隆迪公司”职工32名,仅用8天时间即实现复工复产,重建销售网络,一个月内实现生产和销售量均突破1000吨,实现了“隆迪”品牌在破产清算后的延续和新生。
陷入僵局 破产清算
“老隆迪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主要围绕玉米进行加工与销售的企业,玉米裹粉产品主要供给麦当劳、肯德基、百事、上好佳、纽利味、徐福记、宝利、益海嘉里、桃李面包、何味其、凯瑞食品等国内外知名食品集团。其玉米裹粉产品拥有技术优势和研发经验优势,客户依赖性高,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是国内少有的具有成熟玉米裹粉加工技术的食品企业。隆迪粮食原系某企业重整案件的关联公司,受其债务危机影响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在重整期间,市法院指导管理人先后四次启动引进战略投资人工作,并最终引进一家粮贸公司作为重组方,但债权人会议两次均未能表决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根据法律规定,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及时处置债务人企业财产进行分配。但考虑到隆迪粮食特有的经营价值,若采取传统的资产拍卖变价方式,将导致隆迪粮食资产被拆分,进而丧失营运及市场价值,采取营业整体转让的方式进行资产处置更有利于提高处置收益,进而提高债权人受偿率。同时,若立即宣告破产,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终止,企业停工停产并最终退出市场,将造成优质资源浪费。基于上述考虑,最终市法院创新工作方法,指导管理人制定了资产整体转让,维持企业运营,暂不宣告破产的创新型资产处置方案,并获得了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
在资产变价期间,市法院指导管理人加强对债务人的监督,确保企业始终平稳经营,通过继续经营使债务人货币资金余额增值约54%。而且,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吸引了多家优质意向竞买人参与隆迪粮食主营资产的拍卖,最终三家竞买人参与竞拍,历经1224轮竞价,成交价格为38528112.86元,溢价率高达77.07%。
破解困局 焕发生机
今年10月,隆迪粮食债权人会议高比例表决通过了分配方案,职工债权获得全额清偿,有财产担保债权的债权人在担保物变现价值范围内实现了优先权,普通债权实际清偿率亦高于模拟清算状态下的清偿率,各类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均得到了充分保护,实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
通过营业整体转让的创新清算方式,不仅确保了债权人清偿利益的实现,而且还使大部分职工快速实现了再就业。“老隆迪公司”职工具有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特点,传统的破产清算方式将导致职工再就业非常困难,而营业整体转让的创新清算方式,使营业事务以及企业职工被买受人整体承接。未来,随着生产经营的进一步恢复和扩大,将有更多的老职工可以重新就业,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隆迪”品牌在国内知名食品集团客户中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依赖度,传统的破产清算方式将使这一知名品牌不复存在,短期内,市场上很难有同类产品出现,连同下游诸多采购商的生产亦将受到严重影响。通过营业整体转让的创新清算方式,也使“隆迪”品牌得以延续,买受人为赢得客户信任,延续隆迪品牌,特意注册成立了“欣隆迪公司”参与拍卖,最终在接管“老隆迪公司”营业事务后,快速与众多采购客户重建了销售网络,一个月内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隆迪”品牌得以成功保留,地方经济发展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市法院始终坚持指导管理人小心求证、大胆实践,精确定位护航经济发展切入点,将破产审判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工作大局中来审视、思考和谋划,巧用“重整式清算”的创新型清算方式,助力“隆迪”品牌在破产清算中实现新生,并焕发生机。未来,市法院将继续围绕全市振兴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工作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拯救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帮助病企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