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平安沈阳:“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在身边】第四期

来源:沈阳政法微信公众号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3-05-11 14:07

大东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筑牢平安建设根基 “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工作再发力


今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大东区委政法委聚焦“平安沈阳赛道”工作要求,找准自身定位、融入工作大局,提振士气、铆足干劲,全力推进“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东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化赋能,拓展机制作用发挥。

区委政法委将“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工作作为平安大东建设的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全域推进社区(村)工作室升级改造,下沉各类专业力量735人。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易引发矛盾纠纷这一问题,区委政法委积极探索,主动协调区房产局选派专业人员与54个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的社区“零纠纷”工作室对接,担任“特邀调解员”,协助社区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今年以来,共排查涉老旧小区改造类纠纷48件、化解46件,化解成功率95.8%。

——细微处着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区委政法委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清单化推进、项目化建设,围绕“为民、便民、安民”的工作目标,结合社区自身实际,深入挖掘一批务实管用、特色鲜明“微项目”。积极深化并推广蓝山社区“治未病”工作法、福安社区“关兴国警务工作室”、魁星社区“五民工作法”和“邻里议事会”、辛家村“心连辛”微信公众号等先进工作经验,以社区平安建设“微项目”筑牢大东基层社会“大治理”。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微项目”63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

——实效化推进,树立大东特色品牌。

“零事故”方面,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制作张贴关于餐饮行业、楼道、电梯、校园等重点场所的安全提示卡1.8万余张;在大东区首创“SOS”应急救援便民二维码的基础上,制作“零事故”动态监管一张图,通过将辖区内的企业、电梯等信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让工作室成员实时掌握辖区内基层信息及风险点,实现风险底数清、管控情况明,切实为基层减负,提高工作效率,将事故隐患遏制在萌芽中。创新编制居家应急指南,用于指导和帮助居民了解身边的灾害风险有哪些、事前如何防范和储备、事中如何避险自救、事后如何安置,加强居民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推动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逃生能力。

“零案件”方面,一是推行前端警务。将全区划分成了67个警务区,相应设置了67个前端警务岗和6个重点地区前端警务联勤岗,联合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全力开展巡逻防控、警情压降、案件防范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确保把警情、隐患消灭在初始阶段。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依托“零案件”工作室,与街道社区建立矛盾纠纷双向推送机制,辖区民警受理处置矛盾纠纷后,向社区移交矛盾化解提示单,由社区跟进后续工作,切实巩固化解成果,防止纠纷反弹。三是拓宽反诈阵地。以“做前端警务、让骗子无路”为理念,通过前端警务张贴亮相板,公示岗点警力信息,联合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开展反诈宣传,打通反诈宣传“最后一米”。今年以来电诈警情128起,同比下降42.34%。

“零纠纷”方面,区委政法委参与组织开展“大东区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大赛”,并将“零纠纷”建设情景设定纳入考题,现场演绎如何化解问题纠纷,加强实战化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区司法局启动年度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工作,提升大东区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成立大东区综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包含诉前调解、警司联动、检调对接、劳动争议等多个调委会,同时,为每个街道、社区配备专职调解员分别为2人、1人,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全到位。区信访局强化数字化在线视频接访平台建设,建立“信访部门主导、职能部门在线、社区沟通衔接”的工作机制,根据群众的信访需求,由信访部门每周为各职能部门设置“问诊”时间,群众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同信访和有关职能部门直接沟通,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目前已通过视频接访平台受理解决群众诉求11件。区法院将“一元化”的诉讼解决矛盾方式,变为“多元化”解决纠纷模式,建立“司法引导、多元衔接,合力调处、共促和谐”的工作格局,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新途径,努力将诉讼环节向前延伸,做强诉讼前分流,将审判领域向外延伸,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夯实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对接全区144个社区(村),实现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区基层组织入驻率100%,下沉干部与基层组织对接率100%。




皇姑区:以“夯实基础、固化力量、优化机制、提升效能”为主线 推进“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工作


皇姑区坚持以“夯实基础、固化力量、优化机制、提升效能”为主线,以“数据周通报、工作月总结、督导常态化”为举措,深入推进全区“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工作,同时,创新载体和举措,融入了“走千格、访万户、护平安”暨“三防范、二排查、一更新”专项行动,以体制机制重构推动“前端治理”,变“问题上行”为“服务下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多种方式、多角度宣传推动并力争让居民接受并认同“有事好商量”“调解促和谐”的理念,切实做到矛盾联调、问题联解、平安共建,并取得良好成效。

聚焦风险防范,主动作为,推进“零事故”建设,积极消除社区安全隐患

皇姑区黄河街道在排查中发现,一小区6楼屋顶漏水渗水问题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居民迫切希望社区能给予协调解决。秉承“接诉即办,我为居民办实事”的工作原则,社区“零事故”建设工作室工作人员立即前往小区内查看,了解隐患情况,商讨解决方案。

据了解该楼房龄20余年,年久失修,导致屋顶漏水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询问中,多位居民向社区反映楼顶漏雨情况较为严重,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上报社区,社区党委研究决定与共建单位物业公司沟通联系,商讨方案,以期解决居民屋顶漏雨的问题。

经社区党委的协调后,居民代表,小区物业双方由小区办指导,经过多轮磋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启动维修基金,外包给资质合格的公司施工。施工单位按照相关龚州流程进行施工,彻底解决渗漏问题,并对楼顶进行48小时闭水试验,避免漏雨的问题再次出现。4月23日竣工以来,经过两次大雨洗礼,工程验收合格。

“困扰我们多年的屋顶漏雨的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心里也舒坦多了,这都得感谢社区居委会。”李阿姨高兴地说。“一直盼着有这一天,感谢社区为我们解决了糟心事、堵心事。”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聚焦排查化解,讲情释法,推进“零纠纷”建设,妥善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3月23日,鸭绿江街道“零纠纷”工作室工作人员通过多方协调努力,终于将一起因噪音引起的邻里纠纷成功调解,曾经闹得不可开交的上下楼邻居握手言和。

社区工作人员在排查网格过程中,了解一居民楼的楼上和楼下两户居民因噪音问题,矛盾已经积累了很深了。经住居民王某(化名)反映,其楼上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场所,因为该公司在办公期间,人员往来会造成明显的噪音问题,目前已经影响到了王某的个人情绪和日常状态。为解决噪音问题,王某及其爱人多次上楼沟通,楼上的公司起初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尽量注意着装,着运动鞋等轻便减噪的鞋子,公司甚至将地面的瓷砖更换为地板,希望能起到隔音的效果。但公司办公毕竟涉及到加班、会议或处理工作往来,造成噪音在所难免,因此双方矛盾逐步升级,给王某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报警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于是王某与爱人找到社区求助,希望能早点解决矛盾,恢复正常生活。

为切实化解这一矛盾,社区“零纠纷”工作室工作人员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一方面,从“情”的角度,劝解双方当事人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互谅互让,和谐相处;另一方面,从“法”的角度,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对双方进行了教育,告知矛盾恶化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和可能承担的法律风险。

在多方努力下,楼上的公司领导在内部进行了协调,表示会将地板铺上隔音垫,并约束公司工作人员的行为,王某也表示自己会调整好心态,经过一上午的耐心调解,这起因“噪音”引起的纠纷成功化解。

聚焦群防群治,协同高效,推进“零案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年初以来,皇姑区多个社区域内发生扒窃手机案件,经过走访和图侦对案件进行研判,多为两人一组实施犯罪行为,年龄多为20至35周岁的男性,骑共享电动车尾随目标实施扒窃,或采取步行尾随,作案后再打车逃离现场。针对被害目标多为女性,一般为两人共骑一辆共享电动车,发现目标后骑行人员一人下车实施作案,另一人骑车放哨、接应,实施作案时间多从15时至21时,在皇姑区流窜作案。

针对这些情况,在三清机制的引领下,有关“零案件”工作室在属地派出所、区公安分局图侦大队、便衣大队的支持配合下,共同开展工作,锁定嫌疑人,并部署在多个落脚点进行蹲守,于2月13日,成功抓获扒窃嫌疑人。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