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沈阳长安网
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英雄城市守护英雄——沈阳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十年记

来源:沈阳日报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3-11-24 20:07

2014年3月28日至2022年9月16日,累计九批共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魂归沈阳。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也将迎回安葬。

跨越十年时光,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是如何守护英雄的?

太平本是英雄定,要让英雄见太平。

十年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碑前鲜花不断,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无数人想方设法帮烈士寻亲、让烈士安息,机关、工厂、学校处处流传着英雄故事……沈阳人早已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深融入了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

迎回 魂兮归来,布奠倾觞

“回家啦!烈士们回家啦!”“迎接烈士回家!”

专机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为烈士英魂洗尘。

从机场出发,烈士遗骸护送车队驶出机场高速、行进青年大街,依次经过北陵大街、泰山路、银山路、陵园街,驶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30多公里的长街,沿途两边,大大小小的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着“英雄回家”“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等标语。每年都有大量市民自发来到街头,手拿鲜花、国旗、条幅,迎接英雄回家。

当车队从面前驶过,人们笔直地站好,缓缓脱帽,眼含热泪,看车辆慢慢驶远,视线始终紧紧追随……

“十年间,我亲眼看到我们的接运机从民航包机,变为了运-20;护航机从歼-11变为了歼-20。祖国强大了,对烈士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慰藉!”今年31岁的高楠,是一名有着12年军龄的退伍军人。2014年3月28日,还肩负军衔的他,在休假时自发参加了首批烈士迎归活动。2021年退伍后,他和几名战友成立了老兵志愿服务队,此后每年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他都会和战友们在陵园门口迎接烈士们回家。

“山河无恙,接英雄回家。战旗、条幅、国旗已备好,老兵志愿服务队将于23日上午8点半在陵园门口集合。”11月19日晚,刚从新闻上得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于23日归国”的消息,高楠就通过朋友圈又一次向战友们发出了召唤。

守护 要替全国人民把烈士“照顾”好

还未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正门两侧的“1950”和“1953”巨型黑色数字便提醒着参观者,这里故事的厚重和深刻。陵园正中耸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庄严肃穆。

倘若走近一些,便看到碑前由沈阳市民自发摆放的“祭品”——鲜花、水果自然是最多的,飞机、航母模型也屡见不鲜。除此之外,还有魔方、遥控车、变形机器人等流行玩具,甚至小学生的满分试卷、高考学子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年轻情侣的定情照片……

这是多么亲近的人,才能一起分享的美好啊!

“许多烈士出征时还是少年,没有后人祭奠,但这座城市不会忘记他们,这里的人就是他们的亲人。”十年来,陵园和沈阳社会各界不仅每次都以最高礼仪和最高敬意接烈士回家,还广泛开展烈士公祭、组织烈士家属来沈祭扫、为烈士寻亲、网上祭英烈等纪念活动。让烈士们安眠,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更是每一位沈阳人的责任。

沈阳人对烈士有多亲近,烈士的家人感受最深。杨连第烈士的长子杨长林几乎每年都会从天津来到沈阳祭拜父亲,当看到沈阳对每一座烈士墓的悉心修缮和保护,还有社会各界对烈士的尊敬和怀念,他感动道:“沈阳人民把我的父亲和每一位烈士都‘照顾’得很好。”

传承 与英烈为伴,谱振兴发展新篇

“跟妈妈读,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

“宝宝真棒,英雄们的故事老师已经讲过了,你能再给妈妈讲一遍吗?”

一座座英雄冢前,年轻的妈妈牵着年幼的孩子,对照着每一个烈士名字教孩子识字,还鼓励孩子自己讲述这些英雄的故事……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类似的场景经常上演。真想不出,还会有比这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吗?

怀着震撼与感动,走出陵园大门向东行一二百米,就是皇姑区英雄公园。不论春夏秋冬,天气好时,这里总是充满了人气——孩子们玩沙子、放风筝、滑滑梯,老人们下棋打牌、演奏乐器,青年男女们在木栈桥上散步,互相拍照“出片”……

英灵所视,民乐且康。英灵所葆,福祚绵长。

90多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维波说:“日子越好越想念你们啊!”说者落泪,听者动容。

魂兮归来,以返故乡。魂兮归来,维莫永伤!

十年来,随着一批批英雄的遗骸在沈阳这片热土长眠,为祖国发展建设而喷薄的血脉也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涌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已深深刻进了沈阳人民的骨子里。

面向未来,使命光荣,新时代依然呼唤着英雄挺身而出。不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还是开展重大技术创新;不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论是高品质推进文体旅融合,还是扩大东北亚开放合作,目标定位已经明确,奋斗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必将继承英雄遗志,传承红色精神,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沈阳篇章。